1.把人名放在“天头”的位置上,联络信息紧跟其后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推销自己”,名字是你赖以求职的“个RP牌”,在招聘人员眼中这三两个字组成的名字就代表了你。所以把名字放在求职简历最显眼的地方,并且用黑体和大字号来加强视觉冲击力。为了更加美观,还可以在字与字之间空出一格。
2.他总是只留下电话号码
为了取得与名字同样醒目的效果,通常把最便于联系到你的电话号码放在这一部分的最后一行。“电话”的写法很有讲究,很多人名片中的电话经常写得不清楚、不专业,有几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1)电话号码前面一定要加区号,如(020)。因为你求职的公司很可能总部与你不在同一城市,你的简历很可能被传真到外地某部门进行筛选,而负责通知你面试的人员不一定都知道你所在城市的区号,也没有时间去查,如果另一位求职者的电话有区号,招聘人员很可能先和这个人联系。
(2)8个号码之间加一个“-”来分节。参考国际上通行的电话号码分节方法,采用“四四分”或者“三四分”的方法比较好,即最后一节为四个数字的规范原则,如6275-5775,275-5775。这样,认读和拨打起来都比较容易。
(3)写手机号码或者向别人通报手机号码时,也有一定的规范,要用“四三四”的分节原则,如“1399-989-9989”。
(4)用留言留住面试机会。国外很流行使用留言电话,有人为找工作,专门去买留言电话,条件允许你也可以酌情准备一个。随着国际间商业文化交往的增多,外企招聘经理中愿意在电话中留言的人越来越多了。如果没有条件买留言电话,不妨征得家人和室友的配合,用留言的方式帮你与招聘公司保持联系。
3.默默无闻也可爱:教育背景
“教育背景”对于学生简历来说是排第一位的重要信息,而对于在职工作的求职者来说则是次于工作经历排在第二位的信息。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社会经验很丰富,所以就把社会经验放在教育背景之前,这样的做法很容易让招聘单位认为你是一个有工作经验的人,那么当你的资历与那些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人的资历相比较相形见绌时,你是否会觉得自己十分冤枉?
4.年月的顺序
时间要倒序,最近、最高的学历要放在最前面。研究生在描述本科就读时间时可以写成“1998年9月—2002年7月”。有些学生一味照抄英文简历,忽略了中文的阅读习惯,把“2000年9月至今”写成“2000年9月—今”,这样既不符合语法,又不便于阅读。
5.不要为了凑数而凑数
学生简历与工作简历的最大不同是可在“教育背景”中写上所学过的与求职岗位有关的一些课程,以及成绩排名和奖学金情况。因为学生的工作经验不多,以上几条可以帮助招聘经理更深入地了解学生,进行横向比较。
教育背景中可以写进相关课程,但千万不要为了拼凑篇幅,把所有的课程一股脑儿地都写上,如体育等。这样不是很有效,别人也没耐心看。
列出一些你学习过的重要课程,尤其是与应聘职位相关的课程更能表现出你的资历适合。理工科学生在求职财经类公司的时候并非完全没有优势,许多金融类公司非常欢迎数学、电脑方面的人才加入公司,他们的研究部门也欢迎生物、农业等行业的专才,所以这些专业的学生不妨将有关专业课程写进简历。
6.可有可无的成绩
成绩一项不是必须的,所以成绩差的同学也不必为此而苦恼,千万不要谎报军情,要知道“简历中的任何字句都可能成为面试中的话题”。自抬身价骗来的面试机会很可能在谎言被拆穿时让你更加难堪。
7.培训是一枚工作奖章
有些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把公司提供的培训机会放入教育背景,这并不妥当,应该放在工作经验中。培训是公司对于员工能力的肯定,公司希望通过培训使员工能胜任更高级别的工作,因此培训实际上是一枚工作奖章,这样的工作表现奖怎么能放入教育背景中被冲淡呢?
8.社会经验:挖掘再挖掘
首先要再次强调一下,对于正在工作的人,社会经验应放在教育背景的前面,而对于在校生,教育背景则应放在社会经验之前。
对于在校生来讲,社会经验既包括社会工作又包括兼职或实习工作经验,对于在职者来讲,“社会经验”一词可改为“工作经验”,而英文的“experience”对两者都适用。
9.工作内容怎么写
“社会经验”要在短时间内打动招聘人员,自然需要一击即中、一点就通。因此,在描述工作内容的时候建议采用以下原则:
(1)用“点句”(bullet point),避免用大段文字。
(2)在同一公司的业绩中,不必拘泥于时间顺序,应秉持“重要优先”的原则。
(3)工作成就要具体化、数字化、精确化,避免使用许多、大量、一些、几个这样的模糊词汇,应尽量使用具体的数字,到底管理多少人,销售额是多少等等。比如,“参与撰写商业计划书的大部分工作”,就不如“在商业计划书撰写工作中完成了调查分析竞争对手部分40%的工作”更让人信服。
(4)主要职责与主要成就,谁先谁后?有人认为应把主要职责放在前面,因为别人一看就知道你在做什么。其实这种写法比较适合初级工作以及开创性不强的工作;若是较高级或开创性较强的工作则应把主要成就写在前面,因为别人看的就是你的工作业绩。所以不能一概而论断定谁先谁后。
(5)点句的长度以一行为宜,最多不要超过两行;句数以3—5句为佳,最多不超过8句。
(6)点句不必学习英文简历以动词开始,而是要按照中文的行文方式,可以用副词或者状语领衔。而且不要出现“我”这样的字眼,因为双方都有共识:简历上的工作都是你做的,你不会辛辛苦苦地为别人做嫁衣。
(7)接受培训的内容可放在每个公司的后面。培训是公司内部的一种奖励形式,与公司业务有关,而不是教育背景的一部分。
●别忘了为你的个人信息添油加醋
英语水平
要在简历中列出最能反映你的英语水平尤其是口语水平的成绩和证书。仅有“大学英语四、六级”是不够的,这是作为一个合格毕业生必须达到的水平,几乎所有的求职者都有这样的证书。所以要有一两个更有说服力的描述,比如获得“校内英语演讲比赛最佳表现奖”,“能用口语会话”等就很能表现你较强的英语沟通能力。
有些同学在简历中提及“第二外语”,除非与招聘职位有关,或者你的水平真的很高,否则建议不写在简历上,因为有故意卖弄之嫌。而且外国人会多门外语的非常普遍,说不准他会在面试中要求你用第二外语进行一下沟通,你这“二把刀”一下就露馅了。
计算机水平
在描述自己的电脑应用水平时,中国人最爱用“熟悉”这样的字眼。“熟悉”就等于知道,是一个很弱的字眼,说明你不熟练、不常用。如果几个软件,有的熟练,有的熟悉,建议只写软件名,而且只写目前最新版的名称,一些已经处于淘汰状态的软件就不用写了。完全没把握、一点儿不熟悉的软件千万不要写。不要以为面试房间里没有电脑就不会有人考你,招聘经理会口头上考你一两个关键用法测试你是否会用。如果确实对某些软件用得很多,不妨写上“经常使用”。
Excel和PowerPoint是公司内外交流中最需要掌握的两种软件,但是Word千万不要写,因为那无异于在向招聘人员说“我会写字”,这只会降低你电脑操作水平的得分。
具体!具体!再具体!
“爱好与特长”的说服力本身就弱,如果再不具体只能是浪费笔墨,甚至适得其反,所以在描述你的爱好与特长时一定要注意以下问题。
(1)写强项。弱项一定不要写,面试人员说不定对哪个项目感兴趣,有时会跟你聊两句,尤其是接连几个、十几个面试之后,有些招聘人员爱聊一些轻松的话题,一旦聊到的是你的弱项,绝大部分人会很尴尬,显出窘态,丧失自信,这对你很不利。更重要的是,招聘人员会觉得你在撒谎。
(2)强项要写也只写两到三项。因为极少有人能够达到“十项全能”水平。如果你觉得自己有很多强项,那么招聘经理会认为你的标准可能稍低了点儿。当然,确实有人有七八项强项,但一般人不相信个人强项特别多,所以你也没必要写那么多,以免给人轻浮的感觉。
(3)不具体的爱好不写,如体育、音乐、阅读。这些都是非常宽泛的词语,比如你是钢琴九级,而你在简历中只说自己爱好音乐,很可能会被误解为你就是爱唱唱卡拉OK。不具体的爱好,通常会被大家理解为你根本就没有真正的爱好,更糟糕的是,人们会认为你的写作水平很差。而阅读这样的爱好最好不写,哪个学生不是寒窗苦读才熬到今天?除非你对于某段历史、某种文学真的很有研究,否则建议不写为妙,要知道中资企业的人事经理大多都是文科出身,业务上不能把你考倒,文学方面鹿死谁手就不得而知了。
(4)列举几个用词,如旅行。如果你喜欢旅游,而且真的去过很多地方,有些工作需要经常出差,那么你写上爱好旅游非常有利;有些女性写上烹饪,很实事求是,也给人以踏实的感觉,对于像秘书这样的职位,总有好处。
(5)最好能写上一两项体育爱好,否则招聘经理会认为你的体质很差不适合运动,或者你缺乏毅力不愿运动,因为有些工作需要经常出差或者加班,如此高强度的工作可能你心有余而力不足,那么可能就不会聘用你。不妨写上羽毛球等日常生活中经常玩的运动项目,既没有高抬自己大多数时间都在捡球的水平,又没有让招聘经理失望。
性格怎么描述
求职比较传统的中资企业时可以适当写一些招聘经理一见面就能认同的性格,但是用词不能自相矛盾,大概只有双重人格的人才同时具有“性格外向”与“沉稳内敛”的特点,这样写在招聘经理眼中无异于说谎。
有凭有据
关于“资格证书”最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将注册会计师笼统地翻译成CPA,但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注册会计师证书,比如英国的注册会计师叫ACCA,加拿大的则叫CGA,有些还互不承认,所以一定要写上国别,写明考取年份。
要不要出国
一般来讲,像美国咨询公司和美国证券公司这样的公司,只有读过MBA或者有国外硕士以上学历的专业人士才可能被长期留用,并有提升的机会和成长的空间,而大学本科毕业生只能被聘为3年期的分析员。因此在签订合同之前他们希望你已经为3年后的去向做出了准备,如果你能在进公司工作前就把必需的出国考试都通过,那么你在工作期间,就不会因为考托、考G老往新东方跑了。
但是如果求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外资商业银行及跨国公司(如宝洁、IBM等)这种类型的公司,还是不写为好。这类公司一般都愿意培养新人,使之经过多年在不同部门的磨炼,成为一个公司长期重用的复合型管理人才。他们不愿意刚招来的人培训不久后就出国留学。